国内首次!COC再实现突破
资料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ACMI、《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专业期刊
医药端潜力巨大
众所周知,目前环烯烃聚合物COC/COP的两个主要下游分别是光学领域和生物医药。
据ACMI团队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范围内,COC/COP下游消费市场中,光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需求合计占据了总需求量的半壁江山,具体占比分别为38%和22%。然而,当我们将视角转向国内市场时,会发现这两个领域的比例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光学领域的需求占比高达43%,而生物医药领域的需求占比却仅为3%,显示出国内市场在这两方面的需求分布极不均衡。
究其缘由,一方面,受国内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影响,以及COC/COP在光学领域的不可替代性致使其需求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在高需求的医药包装方面,作为公认的药包材,药用玻璃仍是主流材料。
疫情期间,暴增的医药耗材需求以及COC/COP在性能上的适配性,使得市场开始考虑其作为医用材料的可能性。
*传统玻璃或者聚合物普遍存在水汽阻隔性差、溶出物污染、破损率高、 质量重等缺点,不利于药剂与生物样品的长久保存。COC/COP的生物相溶性、无毒、耐低温、高纯度、高刚性、高透明度、质量轻、透水性极低、密闭性极好,甚至可以替代硼硅玻璃作为疫苗包装材料。
然而,这类新材料的高昂成本无疑为替代传统玻璃材料的方案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以COC/COP进口原料的价格区间:15万元/吨至25万元/吨计算,一支COC/COP注射器的成本大约在6-7元,是玻璃制品成本的5-6倍,国内供应链的瓶颈亟待突破。
此外,从当前形势来看,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产业,其供应链的安全性对于国内下游制造商而言至关重要,这成为了推动他们寻求替代方案的重要动力。这种需求不仅加速了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化发展,而且有望进一步激发COC/COP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大需求潜力。
主要厂商的专利布局
拓展阅读:一文了解高端聚烯烃产业链(附产能盘点)
目前,COC/COP的主要生产方多为日企,包括:瑞翁、三井化学、宝理和日本合成橡胶公司;国内的主要生产商为:阿科力和拓烯科技,后者于去年三季度实现工业化投产,突破了国外长达半世纪的技术垄断。
专利方面,国内外企业布局的焦点均集中在改进催化剂结构以提升转化效率方面:
日本瑞翁在COP方面连续布局专利技术保护,覆盖生产工艺、催化剂制备、产品结构改进及应用等多个方面。
日本宝理主要集中在COC合成技术中的催化剂结构优化方面。
阿科力在COC的合成工艺上进行了创新,采用新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提高了COC材料的聚合度和分子量分布均匀性,同时进一步致力于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COC材料,如抗紫外线、抗细菌等,开发环烯烃聚合物衍生产品。
拓烯科技拥有一种合成COC所使用的双核茂金属化合物,并筛选最优化的双茂金属催化剂的专利以及改进生产装置,解决反应过程中搅拌不充分问题的专利。
下游方面:
瑞翁、三井化学的产品方向主要集中在光学领域;日本合成橡胶(不详);宝理主要集中在包装改性以及医药领域(如下图所示,化工新材料团队拍摄于2024年chinaplas现场)。
在本届chinaplas期间,拓烯科技也带来了该材料在光学、医药等高附加值领域的众多应用。